一个隐藏在现金贷平台背后的数据产业链正在悄
通话记录查询讯 一个隐藏在现金贷平台背后的数据产业链正在悄然活动,其危害较之于一些开房记录查询服务更甚。
具体做法是,现金贷平台向数据公司购买所谓的“数据产品”,由后者通过爬虫技术,爬取用户在移动通信运营商、淘宝等知名电商网站、微信支付宝等社交网络上的行为轨迹,以及包括央行征信报告、水电煤使用等在内的生活信息,作为平台放贷前评估用户风险的“风控奇招”。此举在维护现金贷企业一己之利的同时,将用户的个人隐私置于极大的风险当中。
更惊悚的是,数据公司在采集了这些数据后一般会“深度开发”,将其分割成千百个维度来进行分析,然后一张关于你的完整用户画像就此诞生。而被多维度分析的你,却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授权他人获取到这些信息的。
“你孩子那么可爱,不想他出啥事吧?”
“我上岸了。”这是每个深陷网贷漩涡的人共同的心愿。
两个月前,32岁的阿伦跑路了。因为迷上游戏厅的赌博机,阿伦几乎赔上了所有积蓄,曾两天内输光了一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。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,他注意到了一则“2分钟注册,5分钟审核,极速放款”的现金贷广告。
一开始能向平台贷多少钱?这往往需要用个人隐私来交换。上传本人持身份证照片,填写详细住址,读取手机通讯录,认证运营商和电商信息等,用阿伦的话来说,“交出的个人信息越多,可借款的额度也就越高。”
初尝来钱快的甜头后,阿伦一连借了十几个平台,直到“拆东墙补西墙”都难以填补漏洞。在被威胁爆“通讯录”,群发欠钱不还短信前,他逃走了,怕在亲朋好友前“失了面子”。不过这四五万元的欠款,一天天利滚利,他想甩都甩不开,只能靠拼命打工苦苦支撑着。“小贷吸血,慢慢熬吧。再也不赌的话,也许就上岸了。”阿伦对南都记者表示。
11月12日,四川内江市36岁的孕妇叶某喝下一瓶农药自杀身亡。临走前,她只留下一句话,“我在外欠了七八万元债。”叶某的丈夫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,在妻子的笔记本里记着12家网贷公司的名字。
第二天,他们一家人先后接到了多家网贷平台的催收电话和短信。有的直言如不还款,将以恶意骗贷,涉嫌经济欺诈起诉,还有的威胁,直接微信转钱不然上门催收,“你孩子那么可爱,不想他出什么事吧?”“他在哪个幼儿园我们也知道”。
遭遇过如此催收的人并不少。在“2017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”上,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指出,今年6月以来,发现违规催收1000万余次,施害人达79万,受害人92万,已致20余人死亡。
不难理解,催收人员为何能掌握叶某这么多个人隐私。除了网贷平台自行收集的用户信息外,有业内人士表示,一些数据公司还可通过技术手段,为平台提供借款人的更多信息。
本站由老牌商务调查机构运营,如您有通话记录及微信聊天记录查询、删除等方面的业务需求,请通过页面底部联系方式咨询客服办理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0086pub.com/news/xingyedongtai/140.html